[培训开发] 培训效果后续追踪

ershui · 发布于 2020-08-04 08:05 · 1897 次阅读
1
如何保证培训效果后续追踪,让员工学到的东西,用在工作上。我们会说人才培养迎战未来,你至少要保证,你把人才培养后、上课后,他回到工作岗位,能稍微用得上。你教的那点技巧,我们才有的说是不是会迎战未来,对吗?

这一个章节我们会说培训评估,常规的有4个层次。然后作为HR的你,在这4层次之前,还要做评估的三阶段,然后我们逐一看来。

好,接下来这一段是讲给谁的,是人力资源负责培训的工作人员。不管你头衔是怎样,还有人力资源总监、人力资源经理等,如果您做的是招聘和其他模块,接下来这一页可以点到即止。


HR做培训,你要追踪的是三个阶段,培训实施前,就要评估一些东西。实施中上着上着课,你要评估现场的一些东西。培训实施后要很多,那就是我们常指,都知道,培训评估表等等那些东西,一定要做到前、中、后。


而我们最常见的是,只在培训课结束后,发给员工一个评估表对老师满意吗?对教材满意吗?等等。有些事情可能已经晚了,培训实施前要问自己一下,我这节课这堂课,学员要不要提前知道什么东西,我要不要预先发讲义?或者预先发他一本书?什么让他预习一下,这个是实施前的评估。


因为有的课属于进阶课,是不是?有的你需要了解一定的术语,了解一定的词儿,课堂上我们讲着会更有效率,所以叫课前需求是一定要评估的。


还有课前,我选择什么地点?租哪个酒店?我为了省钱,就不租酒店,租在办公室,他会不会人来人往。一会就出去接电话,一会又回工位了,哪个更合算?这个是你培训实施前要评估的,对吧?


然后培训要达到什么效果,我这个效果,老大让我达到这个效果,可实现吗?现实吗?能衡量出来吗?现有的员工差距在哪儿?要达到的目标差距有多大?怎么弥补?现有的人员怎样?


设备、投影仪,你知道我多郁闷,现在都要用16:9的板式,做PPT。然后有的单位投影仪是老很旧,其中某一个真是坏的等等。他16:9的搞不定,把我的讲义全部压缩了,然后修啊修啊怎么也弄不好,很纠结的。

这些难道不是培训人员,课前需要评估的东西吗?培训费用和预计效果是否相关?如果不相关,如果花钱太多了,我们也许转一下培训的方式?比如说全国的什么人,都汇总到北京、上海来培训,那是很大费用,车马劳顿费用。我能不能就不让某个城市过来,在办公室视频连线,是不是也可以?这些都是要课程实施前去评估好的。


课程实施中,可能你就不如我当老师的那么有感受。你负责培训要后勤保障,茶点要安排好,提醒老师休息,提醒学员该上课了,是不是这些?签到这些,咱们不说了,你还要评估一下课程进行中,学员满意吗?是不是有些意见,碍于情面,没说出来?还察言观色,老师满意吗?学员有没有按照我们计划那样,热情发言、深入讨论,如果没有,为什么呢?在学员回答问题,有没有把培训内容和工作实际联系起来?如果没有,我是不是提醒一下老师,让他们告诉学员,多讲跟工作最相关的内容?


培训是不是有趣?培训是不是太有趣了,以至于忽略了实用的东西?这些都是培训现场,工作人员要及时评估的。快速举个小例子,我刚才在想,要不要举这个小例子。


好像我原来在金蝶软件,我们在北京,上了一个课特别好,老师的满意度超高的。然后立刻就把这个老师,推荐给我们金蝶总部。金蝶总部在深圳,然后我说:上吧上吧,听我的没错,这个老师好!因为我们满意度分数达到多少多少。


然后忽略了一件事儿,我们北京的上课的是叫经理,但是年纪非常年轻,年轻的经理、新生任的经理。他轻松愉快、活泼,他可以配合老师做很多事情。


然后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内容,去深圳总部讲。深圳经理级人员普遍年龄偏大,而且稍微有点,古板倒不至于,就是可板,因为毕竟是总部,严肃、不苟言笑,等等。而且总部都是跟老总打江山打起来的,都互相知根知底。然后老师还保持着在北京讲课风格。让大家站起来,我们大喊一下什么,我们来:做一个销售,我们脱了鞋站在椅子上。


我天呐!然后深圳总部说:这就是你找的老师?我说:怎么了怎么了,什么情况?然后说他让我们拖鞋站椅子上,后来我一下就我恍然大悟。其实老师没有根据,对方的特色去量身定做,但其实我也有责任,我没有提醒,所以你理解我说的这个意思了吗?


就是你作为培训工作人员,你有义务去提醒的。然后我们现场呢就跟老师沟通了,老师立刻就意识到,马上改了讲课的风格,那个课进行得特别好,事后评估也是很好的。这个是我说实施中的评估,总之还挺搞笑的,但是确实是发生了。


培训实施后评估,那就是我们后面要讲的常规的 ,填个培训评估表,测试一下学到什么东西等等,这是实施后。但你还要做一段,就是培训结束后一段时间,一个月、两个月、最多三个月你还要追过去学员多大程度符合,我们当初结业的时候那个产出,你学那东西用上了没有?最关键评估什么?如果发现你学的课,完全没有用在工作中,找火源!


是老师没有实务操作讲?不接地气没法用?下次你要换老师了。是老师讲挺好的。学员也考试也合格。也说学到了。但是回去以后用不上。火源在哪?是他经理的事儿?还是场景的事儿?不会授权的事儿?还是到底是什么事,你要把火源找出来。


还有这些这波学员,培训前、培训后,很明显的拿得出数据的变化,是哪些?把它记录下来,这个是我们说的培训实施前、中、后。


这是讲给人力资源,培训工作者和HR经理的。接下来才是我们最常见的,你上网一搜,到处都是这种培训后续评估,叫4层次评估。


好勒,稍微科普一下,培训评估分4层次。


第一层,填培训评估表,这叫什么?评估你当堂课的反应,Reaction。你培训运作对教材满意吗?老师满意吗?中间茶点满意吗?他评估的是培训当天的运作方式。


第二层,我还得考试,写写读后感你学到什么了?他第二层评估是 Learning学习,你学习的过程,你到底给我写写,老师讲这么好,你评估分这么高,你学到了什么东西。


第三层那就是回去后了,回去后一个月,最迟三个月之内,你就要评估员工的Behavior,行为


你的培训转化了没有?你说你学到了,老师特别好,你哪项东西用在工作中,你把事件给我举出来,这个叫第三层评估。


最后一层就是Result,是应用过程。其实我们会说,你学到的东西你用到了,你用到了,到底给公司创造什么效益了,这是最终的一个结果。


我们接下来4篇,一一看来,有一些很琐碎细节叮嘱一下。但是想说,绝大多数的课,做到第三层就可以过,就OK了。


好,后面的4页,我每页讲完以后,都会扔给你几个问题,通常是两个。你要静下心来,把这两个问题,写完了以后,答完了以后算是作业。然后再,见下页。


第一层评估适用于所有课程,评估表打分,好吗?测试你的反应,老师满意吗?教材满意吗?


整体设施满意吗?租的酒店满意吗?等等,这是第一层的评估。收集资料可以用问卷,可以用面谈,可以留着同学们不要走,在教室里讨论,什么时候收集呢?可以在每一个模块结束后。收集完了,再进行下一个模块。也可以在每天培训结束后,也可以在每个课程。


如果是密集式的培训,每个课程最晚最晚几周后,也可以打电话。诶,几周前培训老师你是怎么评估的?也可以,但通常是培训现场当时发生的。它只能用于根据反馈修改课程,说白了就是,如果这节课老师,评估满意度分数特别高,下一次老师不应该再出现在你们公司了,这个同意不?

这儿的重点是什么?是说你让员工打了分儿,让学员打了分儿,你把分数统计出来,你要告诉他。谁给你打分了?他是有知情权的,成年人是要被尊重的。我辛辛苦苦评估了老师,我评估老师这么不好,怎么下次课,还每次课都是他?你要让他知会这些效果、结果的,并且告诉他们你根据分数的改进计划,好吧。


这儿张老师要科普一下,通常第一层的评估给老师打分,不会太低。为什么呢?你猜?有心理学小现象,就是比如一天6个小时课。6个小时刚下课,就让你评估老师老师讲的东西,你还能记住,你还印象深,还有,有些老师特别会讲段子、欢声笑语、掌声雷动的,你想这老师课好听,


好听,你评估挺好,分数不错。


但其实有的老师是台上激动,台下学员心动,回去以后不动。因为没法动,光讲段子了,有没有这样的老师?你一定是遇到过的,好吧。而且第一层培训评估表,有的是发纸质的表,有的是弄出一个二维码大家扫,直接电子的评。不管怎样,这个分数都不会特别低。这个在国外它有一个叫名字,叫Smile sheet 笑脸表。

你猜是什么意思?什么叫笑脸表?一个是国外培训评估表是不用1234 ,100分,不用!因为每个人对分数有不同的看法,他用一个个笑脸。特别满意是一个哈哈大笑的脸,普普通通是一个平着嘴角的脸,特别不满意就是嘴角往下的脸,这个叫Smile sheet,叫笑脸表。


但其实它还有一个引申的含义,就是通常课后马上反馈、马上打分,结果都不会太差。分数通常是高的,因为你印象深,好吧。这是我们第一层评估,所有课程都得做。


大部分课程还要进行第二层评估,就得考考试,他到底学到什么了?低层评估的问题给你,收集完表格你要做什么。其实刚才我都讲了,对吧,写一下。第二个,如果发现学员不满意这次培训,对这个酒店不满意,对茶点、对午饭不满意,你要做什么?换呢,统计、知会、改进是不是。这是我们说的第一层评估。


接下来看第二层,第二层次的评估,适用于所有字眼里,带技巧类的课程。压力管理技巧、客服技巧、销售技巧、谈判技巧、沟通技巧,等等等等。你一定要考考试,让他写下来,你到底学到了什么?因为技巧类的课,你要拿回去操作的。我要当堂课看看你学到什么,你其实才有可能把学到的东西拿回去做,是不是?这是一个Learning process。


学到的东西,真的学到东西了吗?用什么方式证明呢?考试、写读后感,第一个测试,第二个,可以角色扮演。比如沟通技巧,让他上来一对一演练一下,遇到客户冲突,你将怎么做,我也可以测试一下,你学没学到。好,什么时候开始收集呢?培训前和培训后,这个我在问题中一会儿单讲。


课程中也可以收集,然后只用于什么呢?要进一步的修改课程、完善课程,知识的获得、技巧的获得,是工作表现的重要方面。比如说,给你上谈判技巧你没学会,你将来面对客户就没法谈判。很重要,所以我得考试!我不能光让你评估老师讲的好听,你得告诉我,你真学到东西了,所以我得考你!还有如果表现不好,可能导致经济损失,比如说不会谈判、签不到单,对吧,这很明显。还有一些需要挂靠谁,颁发证书的课程是要考试的,比如我们内训师、培训师,我至少要测试一下,你掌握没掌握我所有的这些,内训师技巧,这个对吧?


问题给你,第一个前测后测,这是啥意思,呵呵。其实呢,应该这么做,比如说我要给你讲沟通技巧课,或者压力管理技巧课,你培训开始前,应该给这波学员做一个测试。就培训中的内容出几道,三五道五六道小题,去考考他现在是什么水平。然后我就开始讲,讲完以后你再让他考试一下、测试一下,你新学到了什么水平,这个叫前测后测。


你没有前测试,其实你说不出来,哪些技巧是我教的。人家没准来之前这些技巧就很熟,还有可能是他之前会这些技巧,老师一讲他更糊涂了,有可能吗?略夸张是吧,但是有可能。


然后第二个问题,学员对知识吸收的如果不好,考试不及格、测试不合格,你要做什么?找火源对不对?找火源。


是老师讲课的方式问题,还是课程设置不活跃,或者是太活跃了?还是有一种可能是学员专心致志听课,中间突然被上司、被客户、被同事,反复打扰,让他根本没有听进去,所以他没学会?你至少要把火源找到。


接下来到了我们最容易被忽略,又最重要的第三层次评估了,也是适用于所有技巧类的课程, Behaviour。


行动、行为培训的转化,要确定有多少学到的知识和技巧,转化到工作中去。比如说我今天给你讲了,压力管理技巧,你当堂课评估说我讲的好,然后我当堂课考试,你也知道怎么看,沟通性的压力、预期性的压力、然后时间性的压力、还有工作场景的压力,压力通常分这4类。


考试都合格了,然后了回去以后,你有没有用到工作中,这就是第三层评估。你得给我举出实际例子来,哪个技巧帮你解决了什么事儿?要写出来,那这个第三层评估。


收集资料是着重技能方面的问卷,可以让他答问卷,也可以面试他、面试他同事、面试他经理、甚至面试他的客户、还有现场观察。何时收集呢?几个月内,衡量工作中的技能,这里张老师加一下,通常是1~3个月内。


你超过三个月,估计也就忘得差不多了。还有可以培训后组成学习小组,学习小组三个月内,1~3个月内进行比较,谁改善的比较棒。只用于什么时候呢?培训和行为表现,或公司的目标紧密相连。我们还拿压力技巧举例子,你如果不懂得一定的压力管理技巧,有的员工面对客户的刁难,可能会搭上命。


你发现没有选才和育才,我们很多例子都是链接的,这个是会产生重大影响的,和公司的业绩目标他都挂钩的,你当然要评估。他学的东西有没有穿梭,有没有转化?客户想确认你学的技能,有没有用到我身上,还有结果,可能由工作中的技能来衡量。还有培训费特别高、特别贵,对组织价值很大,你这些时候,都要评估到第三级。那这么说其实有点拗口,张老师会建议,就是所有带技巧字眼的这类课程,全部都要评估到第三级。


你要保证他学了会了,还要用上了。我要问一个问题,我在线下问学员朋友,你们知道学到的东西,要反复练是不是?不停的练才能变成习惯,经过多少天持续练习呀?底下同一回答:21天。


这21天怎么来的?它怎么不是22天,怎么不是20天半呢?怎么来的,然后学生朋友说:不知道反正老师都是这么说的。我说那是讲什么课的老师,这样说的呢?什么课老师都这样说!


我说:天,你这是不求甚解的,标准典范了,是不是。快速的科普一下,具体更详细科普一下上网百度。就是我们大脑中,主管记忆的东西,你学到一个新技巧,这个东西是新的,大脑不给你记的,他以前没遇到过这事儿,所以你学会了以后要用,对吧?这个就叫Practice,叫实践、叫练习。


你第一次用这个技巧的时候,大脑里主管记的神经元,就说:我主人为什么用了一个新的东西,他要不要我记住他?我不知道,我要看他明天是不是还在用。第二天你又重复的用了一下新技巧,主管记忆的东西。就说:他又重复的用了一次,他该不是让我记住他吧,我看看他第三天还用不用。


其实就是这样,你想想画面感,一来二去,倒不至于天天,咱这个说的有点极端啊。你规律性的频繁的去使用它,然后主管记忆的神经元,就知道你是希望他记住,记住这个事儿,因为你经常在同一天、同一时间频繁的去重复,所以他关于这件事的记忆,就渐渐加厚,加厚、加强。到21天的时候会产生质变,那个顶点叫阈限。


哪个阈呢?门子旁里面一个或者的或。其实还是说英文好说,阈限叫 Limit,就是极限,阈限是门,一个或者的或,然后限制的限,基本上就是到顶点了,然后引起质变了。你让大脑记忆的事儿,到21天他给你记住了,然后再往后,你可以放一放暂时不用。你过一两周再用的时候,他就不会给你重新记忆,因为他已经记住了。再用的时候它叫Recall,就是回忆。他已经对这事产生记忆了,所以我们说21天产生质变,一般来说是这么个说法。当然也不是说22天不行,20天不行,是这么个意思。


所以培训1~3个月,咱们放宽点。你总有业务、忘记、总有出差、总有什么事儿,1~3个月,培训结束后,人力资源负责人要再追过去。追过去,追谁?追参训的学员和学员的经理。让他们,来,写出来,一个月了,张老师那天讲的课你说了,你用到你学会了什么技巧,这一个月用到了哪项,请列出具体事件,这个就可以了。这是第三层评估。


所以第二个问题它就不叫问题,谁可以配合你督促或主动检查学员知识转化没有,当然是他的顶头上司。


好,最后一层,第4层次评估,适用于销售、客服、开机床等等,操作、工具操作,等等。


可以对比出前后结果的这种课程,其实这种课程很少很少,Result 结果。是看它应用的过程,产生什么最终的效果,确定培训对员工所在部门最终结果的影响,我教你开机床,你会了。你差错率减轻百分之多少?节约成本多少万元?这个是不是能数据化?这是我们考核的指标,是吗?


我教你客服技巧,你一年内投诉率下降多少,满意度上升多少,我还可以打电话问问你的客户,这位同志怎么样,其实都可以算得出数据来。销售技巧其实也有前测后测,也有参照系,你销售技巧他得那样。


一共有40个销售,20个被我培训了,20个没被培训。然后这一年内,被培训过的和没被培训过的,这么一对比中间销售的差异是多少?你还得离市场广告、其他各种,这种其他条件,等等,你算出销售的差异来,这个叫第4层评估。


算出结果来了,你发现没有,其实它很难操作到实处的,所以它还停留在理论阶段。你可以通过问卷,你节约了成本多少万元,你这个有点牵强。也可以操作结果分析,节约成本多少万元,问卷其实可以访谈一下客户,这个没问题。


看看你客服人员态度,可以。或者我弄一个神秘顾客调查,其实也是可以的。什么时候收集投资回报分析,有选择的小组学习,其实张老师想把这块,说明白一点是什么,是要很久很久很久后才收集,多长时间?


比如销售技巧,一个季度都太短了。半年、一年你那会儿再收集,你经过了一年的培训,就是一年的培训完了以后的技巧应用,那么你比没培训过的,到底多卖了多少钱?这种其实收集起来是很费劲的。所以我老是如实的说,它停留在理论阶段 用于什么时候、培训和行为、公司战略相链接,前面第三级行为转化。这个评估,你已经评估结果出来了,你证明他学了一些技巧,用在工作中了,然后再进一步评第4层。


用在工作中 对公司产生了什么效果?比如说客户满意度上升多少?销售又多销售了多少,等等。操作结果分析出于其他目的被跟踪,这是什么意思?


其实如实说这4层评估,它是老外写的,对吧。他翻译成中文是翻译翻的,所以总会有一些拗口的话,而这到底什么意思出于其他目的。其实说白了就是,比如说我教工人开车床、操作车床,并不是真是想说,他节约成本多少万元,而是说我培训人员。我想要这个结果,我想要这个数据,是我想要这个数据,而不是说,他真正想他或他的主管真正想了解,开车床节约成本多少万元,他也未必Care这些东西。


我教工人开车床教会了,OK,可以啦。不出差错,可以了,去干活吧!往往到这儿就结束了。但是人力资源还有HR专家,还有等等,他出于其他目的,他要这些数据,而不是说当事人和主管要这些数据,所以我们就非要拿出数据来。


哎呀,妈呀,解释的我这个纠结,但其实就是这么回事。他总有另一方想要这个数据,然后培训费用很高,而且对组织相对价值比较大。比如送你去海外,参加什么操作东西的培训,车马费、工资,然后往返,什么,费用很高。你当然是要评估评估,你这事最终出了没出结果,好吧。


张老师最纠结的,其实是这两个问题,是要问你的。第一个,第4层评估,确实目前更多停留在理论阶段,你还不说500强的公司,你别的这个企那个企,有的时候,你能评估到第三层,就已经谢天谢地了,这个是不是实话。


那么你这个理论,你作为培训人员、培训工作人员,你有没有跟你上司沟通,这个上司指的是你的老板。有没有跟公司老板去沟通,我们花这么多培训的费用,我们是要见到结果的。你有没有跟他说:你看,你哪怕算不出数据来。你看,我们的销售。我们的客服,上过课以后,有哪些技巧用在工作中了?这是他们的反馈问卷,你至少把第三层结果数据,跟你的上司沟通一下。告诉他,培训的费用并不是花钱打水漂,我们是有4层的评估,可以算出最终结果的,你要把这事去跟他说。


第二个,你的公司是不是可以找一门课,实践一下、实验一下,这个是我特别特别推荐的。因为这个数据很难拿出来。所以不妨我们找一个好拿数据的。比如说销售,比如说双赢谈判、商务谈判、客户销售,还有客服。销售和客服这两类,你挑一门课,你开始经过一年统计,咱们这回说客服。比如说客服,10个客服培训了,10个客服没有培训,你经过一年、半年,你做一下满意度调查。


经过培训的客服比没培训客服,满意度到底上升多少百分点?投诉率到底下降多少百分点?咱们还是要拿得出这数据来。因为过了育才篇和职业生涯规划这一篇,我们就要进入绩效考核了,绩效考核也是用数据说话的,对不对?


那张老师呢,一讲第4层评估讲气急败坏的,就自己都着急。因为确实能评估出来的东西少之又少,第一层填表,对老师满意不满意?第二层考试,学到东西没有?第三层学到东西用到工作中没有?第四层用到工作中产生最终结果没有?


这是我们说的,唐纳 克帕屈格 ,4层次评估。接下来会给大家几页的展示,你要做题了看下页。


好,接下来你会看到,连续的4页是什么,是我们一个表单,一共有20种方式。帮助学员在培训后,把知识转化成具体的行为,这20种方式一一的看下来。


你要做的作业是:挑出至少5种适合你公司的,并且马上回去用,你的培训也要转化,对不对?和你公司的经理及员工分享括号(最好能直接用上)那就棒棒的,好吗?

20种我们空间所限,我们把它分了三页,一页一页看下来,选最适合你的就好。

好,接下来看这一页,是我们20种方式的1~6。


我不会一个一个去读,咱们没那时时间,自己看。然后这里头有一小Tips,张老师当初选定的是第三条,我拿回去马上就用了。


那这20条,其实是台湾的某个组织行为学家,一个大师去总结出来的。所以你读一下看,其实他某种,你会读出台湾腔,什么训练什么部署等等。我还稍微调整了一下,我调整已经不是他原话了,更适合我们自己的说话方式。


你看第三题,就是新员工培训的时候,你不能人力资源干讲。你最好配合所学的内容,让新员工们书面总结所学的内容,工作程序和他认为,他将来的岗位职责是什么?你不要先讲,你先让他总结,这份报告一块转接给他的直接上司,你最好还加一句,是什么?新员工最好让他们小组PK,互相讨论公司价值观,是客户至上、产品创新,巴拉巴拉,等等等等,一个组分一个话题


来我们小组讨论。什么叫客户至上,然后站起来演示一下,用这种方式,其实新员工培训记忆是最深的。


然后他们把他们总结出来的东西,一定要落在白纸黑字上,日后才是更可能想起来并使用。成年人就是这个特点,你如果让他光激情洋溢的演讲,或光听老师讲,其实都是记不住的,一定要落在笔头上,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。


成年人一是有惰性,二是投入到工作中会特别忙,一定要让他记下来。而且把这份书面资料,最好新员工培训结束的时候,直接带给他的顶头上司,作为一个备份。所以这6个里头,你一一看下来,哪个更适用于你公司,你把它圈上,回去要做了,张老师当初选的就是一个3。


好,接下来这一页,是我们表单7~14,字体有点小密密麻麻,多担待啊。


一一看下来,我举一个例子,张老师当初选定的就是第8。说到这真的是痛恨、深恶痛绝,能不能不要在短时间,举行特别密集的课程。本来课程很多就周六日,然后晚上还加讨论,还加作业第二天一早小组展示,这个过程是对的,但是时间太密集了,学员是没有时间吸收的!你可以先停一下、歇一会,因为大脑需要一个休息,他才要吸收这个课程。


最理想的是什么,就是分模块进行。我举个例子,比如我上过很多次那种10天、15天,中层干部封闭式的,在培训中心培训班密集培训,晚上讨论,等等。你告诉我这样能记住哪天的课?可能有首因效应,头一天开场,近因效应,快结束快回家了,最后那天。你中间哪个老师讲的有点好玩,讲段子比较多,你可能能记住。


其实15天的培训,成年人是消瘦不起的。因为他心里会有想法,就是我15天没回班上干活,那得攒多少活儿啊!其实你越在这密集培训,你回去活越多,是不是?好些人他心思真的就未必在培训上,还有一些人,是把培训当成休假、当福利了,山清水秀的地方,那就随便玩玩、随便听听。这个话说的其实是有点夸张,但是我要说这是事实,你信吗?


不信也得信,20多年遇到过这种课程太多了。最好这么讲,比如说选育用留,它是4个模块。你选才,它没有两天的时间,他讲不明白,面试技巧,你给企业内训,要一对一演练,他得上来面试一下,让我点评一下,他得跟我坐这儿面试演练,然后看看这个不能说。唇枪舌剑得看看,一来二去的,到底怎么样,有这么个流程。


光选才篇就得两天,绩效考核,你至少是一天6个小时,我都希望是12个小时,才能讲得到绩效面谈、实务操作技巧和面谈的演练。分模块,比如说非人的课。你可以先一天上,选用留,全部给他上了,那是找重点梳理一下而已,他讲不了全流程的。


然后过一个月,再讲选才篇。再过一个月,再讲绩效考核篇。我这是不是想,瞎了心了。其实这个是最理想的搭配,因为他听完了有时间用,有时间消化。


带着问题听下一个模块,师再来以后前一个,模块总结链接。然后第二个模块得再回去用,然后再进阶篇,这个是投资回报更高的,相信我啊!看我真诚的眼神。上课和工作真的是要交互穿插你让学员有时间回去,用那些新技巧,他才记得住,他才被强化,好吗?


我这又着急了,真的,别弄那些密集封闭式的培训,记不住太多的。还要说一下什么,这是第10个。如果有一些拓展训练,有一些沟通技巧、团队建设等等,这样的课程,你最好组团来参加。比如说老板和他秘书一起来,销售和职能部门一起来,因为销售和人事,他们可能沟通,最容易出现问题,一个前方一个后方,这俩部门一起来上团队建设、上拓展训练,强化彼此扶持的责任感。


你最好弄个跨部门的,老板、秘书不是跨部门,跨职能的啊。销售和职能部门跨部门的,这是团队训练的课。


但是有一些课,最好是一个部门一个部门,单独上,就一类职位一类职位单独上,什么课呀?压力管理技巧,因为销售遇到的压力和客服遇到压力完全是两码事,最好量身定做,是这样吗?


好,这一页是20种方式的15~20了。


那一看下来,张老师当初选定的是什么,17,也是我本人做的很好的地方。我举个例子,我是怎么做的啊,我当年在诺基亚,因为我自己也是做秘书起来的,然后后续又内训师讲课,当年公司里几乎所有的秘书,都要先过我这一道关。


我要对她们进行秘书专业化培训的,包括语言、包括商务礼仪、站姿、坐姿,你想到没有,还包括做秘书的各种行为规则和技巧!比如说如何给老板定国外的旅程,等等这些东西,然后特别琐碎,因为秘书要很多技能,但是都很细。下课以后,我就提供一份Check list,核对单,让学员拿走,然后抄送其上司一份,我就要发邮件。我说:您的秘书,谁,今天上了我的什么课,叫专业秘书管理技巧。


我温馨提醒,他今天学到了这些知识,123456,78910,列出来。然后我还备注,请回去以后,督促一下她的应用,帮助她的应用,您可以通过设计一个,特殊的任务、特殊项目,来强化它的应用,等等。你把这些都给写上,然后呢,这个就到部门经理那去了,部门经理就督促,希望他能督促,看看她工作上的表现。要求对方在结业后30天,把这份清单给交回来,交给老师。如果是内训师交给老师或者培训的组织者,人力资源部,你总之有一个后续的,这么一个所谓带引号,“强行的回收”。


他才能或多或少的去做一下,因为30天后这个清单上,哪个任务实践了?实践的怎么样?有什么具体例子要填好,具体事件要交回来的。于是他也或多或少的,愿意去实践一下、操作一下。这里头我只选了第7个,你看我这也就4个了,是不是。


还想嘟囔一句,什么呢?就第20,你可以给成年人贴个小红花,没问题。因为培训很有趣,也可以评销售冠军、沟通明星、奖项安排多一些、让多些学员得奖,但是,是什么呢?就是考核的标准,什么人能够获奖?哪个小组夺得多少分?可以得什么奖项?而且你评分的过程应该透明。


我们培训课的时候,有时候很那个,比如说:张老师给我加几分吧!我说:好好好,给你加几分。然后那边说:那不行,我们发言好,我们也要加分。我说:好啊,那给你加两分!其实这个都是在玩、在开玩笑,但是实际上,有的员工会特别较真、会特别当真,他自己还底下计算,明明我们组有4人次发言,他们才有3人次发言,为什么他们多得奖,我们没有得?


其实这个就跟培训的这些奖项,这个目的就跑偏了。你说这也是绩效考核的量化量化,是不是这个意思?就是最好老师就放手去讲,如果真要PK、要积分,安排后面培训服务人员、培训秘书、培训主管他们来专心致志的计分,省得老师就不会被这个思路,给牵走了,好吧。


这个是我自己的一个教训,从那以后我也不在课堂上这样玩了。说:好吧,好吧,看你长得帅,你就多加几分。其实我是开玩笑的,但是学员的性格不同。他有的人就会说:哼,长得帅,为什么加分?我说:我不是真心这样的,我只是在这样一说。那老师你为什么说?是因为我长得丑?你就不给我加分


我说:天呐,好吧,算我没说!真的是千人千面、百人百性。因为张老师做培训20多年,其实见到的学员,见到的事还挺多的,有一些小细节想起来,哪儿说,哪儿了,就会絮絮叨叨的提醒你。


那这20种培训知识转化、技巧转化,20种方式,一定至少选出5种来,好吗?然后拿回去就用了。


好,来一下总结和感悟,两句话。


顺便说一下,不是这60节课,每一节最后都有总结和感悟。不是,有的章节里头,每页都讲得十分清楚,没有什么后续补充的,也就不要刻意写一个总结和感悟。但是有的章节,比如说有几句话,他不在正常的流程里头,张老师在后面作为重点,还点一下。


作为感悟,这节课的感悟就比较简单,有两点。


1、培训前和培训后远远大于培训中,这个对不?包括人力资源培训人员,你培训实施前的评估和培训结束后的评估,也远远大于培训中流程的评估,所以,所有的流程一头一尾最重要,功夫在课外。


2、然后,培训后部门经理的角色,一定是远远大于HR的角色。相信你举双手双脚赞成,问题就是:你同意你怎么让咱部门经理和老大也同意?所以我这点一下什么呢?就是人力资源从业者,你也得育才是吧、你也得自我培训,自我充电。你首当其冲的要去培训什么技巧,就是情商里头,非权威性的影响力和说服力,因为经常是道理我们都懂,但是我们用什么方式,、让当事人也懂、让别人也懂,这个是需要培训修炼,并且用在工作中的。

共收到 0 条回复
暂无回复。
回帖
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
Command + Enter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